展覽資訊

2022-10-01 ─ 2022-10-30

連動的視覺效應

展覽|連動的視覺效應郭弘坤個展
展期|2022.10.1 (六) – 2022.10.30(日)
開幕茶會|2022.10.8 (六)下午3:00


觀眾目光常被討喜的視覺對象吸引,順勢的放在圖像與文案宣傳設計上,圖文並置的基本架構,絕對能夠發揮軟化文字訊息的趣味,因此多數人常態性的接受圖文共述一事,產生了對繪畫造形同理化看待的誤解,當人事物沒有明顯的與情境出現合理的對照關係,直覺判斷上認為不知該如何形容難以理解的窘境,這關聯和初級教育國語文配圖,以及近代造形貼圖也有類似的認識,基本上輔助文字理解的繪畫和視覺藝術繪畫的造形,分屬兩類不同的視覺系統,先從辨認圖像的條件談起,風格化貼圖就造形而言,最初的來源是放在溝通上符合所指的工具,圖像的目的性放在對照用意下的安排,幫助幼兒辨別事物與動態行為轉換為口語表達,圖畫輔助語言的表達,也藉此辨認活動特徵,建構由內而外的探索啟蒙,設計的架構不外乎基本家庭成員、食物來源、交通、城鄉和戶外探索,這是一套直接又有趣的圖像化溝通工具,這關鍵機會放在通訊平臺工程師身上看到了它的價值,運用在現代人想保持人際互動,又不希望耗費私人時間與體力交際,於是它的成功迅速且毫無障礙的讓使用者接受,看似新奇的圖像交流工具,其實,我們早已在兒童階段熟悉的視覺圖像表達系統,怪異大於趣味的,看似科技化的數位工程技術,通過程式連結鍵,貼圖轉眼化身學語式閒聊,因為它的成功關鍵在於,數位技術也一併複製了它學語式的DNA;綜觀繪畫在視覺藝術的基本架構,是圍繞在已知和對抗的認知事物上,甚至加重認知走向極端,辨別上可以借重藝術史,藝術判斷藝術與藝術脫離史的結果背道而馳,這通常也是美術館典藏與策展的基本架構。


一段視覺化的意識

關於認識分辨造形所指何事的這項能力,可以追朔到史前考古岩洞繪畫,廣泛的認識在岩壁佈局的繪畫造形,它通常建立在區域範圍框圈中活動,伴隨辨識造形的條件我們可以將它歸納為事件,排除事件本身只存在對象的對照關係,此時,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理解,當時的小團體發展岩壁繪畫的行為,只是本能活動上的對照,這似乎過度跳躍的將認識圖像只是文字發展前的替代工具,而嚴重的忽略繪畫詮釋了一段意識的內容。Bradshaw基金會集結記錄和保存世界各地的古代岩壁繪畫資料,我們可以觀察出即便當時的生活物件,單純的只有極端的基本功能,然而圖像在被製作之初可以合理的判斷出,造形彼此之間可以串連起的條件同樣包含思考、感官體驗和獲得知識與理解的心理行為和過程。因此,視覺化中的繪畫造形絕對是一段個人與集體的意識。
同理,認識繪畫的當代性是建立在時代差異化下的視覺內容,藝術工作不因科技應用日常化,人性化科技也將直接寫入人類近代史,而選擇排除非科技媒介進行創作,因為當代性的重點,在於內容涉及的範圍進行解讀與詮釋,而非排除特定媒介。

眼前的視覺訊息效應

數位影片填滿了我們細碎的空檔,這是新世代的視覺現象,它還替代了一部份我們親臨現場的新鮮感,反倒不認為它破壞了生平首度,巧妙的它確實還廣增了現實的不可能,閱覽的包容性從嬉鬧取笑到價值觀分享,異地探險和物理新證,特殊專業科技至邏輯分析,近身關鍵技術的教學分解,提供絕佳視覺觀察機會,翻越了國境限制跨越時區,在視覺上一天當中的數小時,相當上世紀數十年心力所得,唯一的限制是阻止自己好奇的探索,我們依賴視覺經驗、視覺記憶、視覺盜取一部分時間和空間是對等的感受,絕對誘發我們在認知上觸發個人感官的堆疊,錯綜關連與不相連的事物、對象與時間的混合空間,情境點可以拼接組合,在繪畫上作為當代的視覺經驗,這也是過去認識系統未曾提供的,不同於科幻是以虛構為單一主體,因為虛構早已建立在認知的視覺經驗中,繪畫的歷史經驗提供,保有熟識或似曾相似的意識活動,可以在當代性中被移植和投射在現今的繪畫經歷,情境構成提供在結構組織上更有條件的引入潛在慾望,喚起曾經的某一段遭逢,依存在視覺經歷形成重新建立事物彼此直接和間接的關聯。記憶儲存在觀看中浮現預期和複製模式,同時初寫又複寫出願景的輪廓,在現今視覺經歷的累積絕對有足夠的理由,可以將它理解為代替我們身體的出席,處理思考、感官經驗的分身,視覺在數據計算中提供我們主被動的學習與意外連結的探索,這也成為了最大差異化的親臨現場缺席,還保有視覺經驗的熟悉感互相連動著,提增觀眾和視覺對象,保有他與週邊環境關係的距離認識和拉升,我認為這是視覺藝術造形和結構上獨具的能耐。


▍ 交通方式
搭乘捷運
搭乘淡水線至捷運唭哩岸站,步行至本畫廊約10分鐘。
搭乘公車
218, 218直, 266, 302, 308, 756, 757, 821, 864, 892, 893, 1505:立農國小站 步行3分鐘。
自行開車
立農公園地下停車場停放(30元/小時),步行5分鐘。

參與藝術家

郭弘坤
郭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