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資訊
2022-04-08 ─ 2022-05-03
【無邊界】陳顯棟南北巡迴展
99°藝術中心此次邀請陶文岳,策劃「陳顯棟台北、台南93巡廻展」,特別精選自1987~2019跨30年不同時期作品約40件,三月份在台北S7美術館三個樓層展出,並邀請陳貺怡教授等人舉辦學術座談。四月份在台南東門美術館展出並邀請蕭瓊瑞教授等人學術座談。
陳老師主要的創作主軸以大自然及廣大神秘的宇宙為元素,他獨特的抽象語彙表達如詩一般的畫面,層層堆疊的肌理,優雅且細膩,扎實渾厚的顏料在畫布上堆積,深具東方寫意精神,有別於西方理性的抽象畫。
陳老師對於媒材的運用獨具用心,無論是濃郁的色彩表現或適如其分的點及清晰明朗的色塊,乾淨俐落的技法在畫布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敏銳而巧妙的創造出氣韻生動的作品。
當我們在欣賞繪畫同時彷若置身於大自然中,時而壯麗時而沉寂,猶如呼嘯在遼闊寬廣的山林中,譜出一曲氣勢如虹的詩篇。
《無邊界~陳顯棟詩象畫台北、台南巡迴展》
地點 | 99°藝術中心
展期 | 2022.2.19~3.27
茶會 | 2022/3/5(六)下午3:00
座談會 | 2022/3/12(六)下午3:30
與談人 | 陳貺怡、陶文岳、陳顯棟
地點 | 東門美術館
展期 | 2022.4.8~5.3
茶會 | 2022/4/9(六)下午3:00
座談會 | 2022/4/23(六)下午3:30
與談人 | 蕭瓊瑞、陳建大明、陶文岳、陳顯棟
文/陶文岳(策展人)
以現在所處的社會環境與條件來看,感覺上當藝術家比起以往好像變成容易的事,特別是美國當代知名的藝術家安迪‧沃荷( Andy Warhol,1928~ 1987 ) 曾經說過:「在未來,每個人都有15 分鐘的成名機會。」姑且先不論安迪‧沃荷的說法是從什麼觀點出發,確實,在網路資訊與科技這麼發達的時代,只要能掌握好媒體與網絡宣傳,懂得行銷自我,是很容易就能引起大眾的注意而成名,這當然是科技網絡賦予了便捷的行銷環境,就像我們打開手機上瀏覽臉書Facebook 或Instagram,看到許多「自媒體」的興起,成功塑造“網紅”的案例屢見不顯。但對藝術家陳顯棟來說,他為了探求自我藝術風格,寧可選擇長期沉澱自我,這個決心一下子就讓他20 個年頭過去,比較起來這樣深刻探索藝術的成果似乎遠勝於淺碟式的網路速食成名方式,我們現在來觀看陳顯棟的繪畫風格,無庸自疑在眾多畫家的作品中顯得特別而與眾不同。
陳顯棟的繪畫創作結合了詩與畫的特點,形成所謂的「詩象畫」,也就是說畫中有詩的氛圍,借由其形象的聯想而引伸更寬廣的想像空間。他說:「人不能離開自然,一定要接觸自然,自然的養分孕育了萬物,提供藝術家的靈感和創造。」可以知道畫家與其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從生活經驗與歷練中提取養分再造藝術;這其間,包含畫家對自然的觀看方式,對生活的應對態度,對技法的運用心得,最後去蕪存菁,沉澱養分而創造出屬於個人的繪畫語彙。陳顯棟的繪畫技法屏除了傳統的繪畫方式,20 年來的沉思冥想與實驗,讓他最終理念與技法融會於一爐破繭而出,創造出獨特的陳氏風貌。
我們翻閱西方藝術史篇章,對於平面繪畫的革命,在現代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早已展現不同的派別與風格表現,比方如1905年「野獸派」對色彩的革命、1907年「立體派」對空間的另類看法、1910年「抽象派」顛覆形象的表現。放諸前賢們對繪畫的研究與創造,推進藝術的延伸發展。陳顯棟認為:「如果你會創新,怎麼會死亡呢?作品有沒真知灼見,一定要創新,創新就有難度,繪畫要有國際觀,沒有國際觀不行。」他對自己的期許,也讓他樂此不疲的持續創作下去。他的創作不拘形式的限制,所以遊走於抽象、意象與心象之間,他覺得「學習藝術入門容易出門難,要懂得走出自己的路。純粹抽象就空無一物,太具象又過於俗氣,要找尋到屬於自己的創作。」
陳顯棟1930年出生於海南島澄邁縣文儒鄉,家中殷實小康,從小就受到長輩們的疼愛,可惜好景不常,受到日本侵華戰火迭起蔓延的影響,讓他跟隨大人們顛沛流離的遷徙避難,之後日本戰敗投降,國共內戰隨之又起,當時他只有19歲,因報考國軍擔任部隊的文宣工作,結果陰陽差錯的登上了開往台灣的輪船跟著來到台灣。年輕的他並未因這樣命運安排的結果而沮喪,相反的這些種種的遭遇也讓他歷練自我,從而轉成為日後藝術的豐沛創作養分,養成一種性格剛烈卻又浪漫的個性。陳顯棟在1958年與孫瑛、馮鍾睿、胡奇中、曲本樂、楊志芳等共同創立「四海畫會」。這些皆是來自海軍藝術工作大隊的同事,大家因為藝術興趣相投合而結盟,前後共展出四次聯展,畫會直到1963年解散。隨後陳顯棟就進入所謂的沉潛隱退的階段,一直到1983年才又復出,在台灣藝壇創造了一個驚奇。值得一提的是他在2003年被提名參加第一屆中國北京國際雙年展,展出後作品備受注目,且他創紀錄的連續參加三屆雙年展,皆獲得中國學者們的一致好評,奠定了他在中國的藝術地位。
畢卡索曾經說:「線條與色彩就是我的武器。我正試圖用我的方式去表現出我認為是最正確、最美好,自然也就是像所有偉大藝術家所熟悉的最美的一切。」那麼我們來看陳顯棟的「詩象畫」究竟具備了什麼樣的特色,其實在每個人的生命當中都擁有美好存在的事實,陳顯棟從內心中將它轉化成為線條、色彩、造型與符號的元素,縱橫揮灑,破壞又重建,最後濃縮成微觀和宏觀的抽象與意象世界。中國的《美術》雜誌總編輯王仲說:「確實,陳顯棟先生表現的物件是大自然,但我想強調指出的是,這個“大自然”不是一般的大自然,不是人類史前的大自然,而是有人類關照的大自然,是“人性化大自然”,是充滿人性的大自然。」
陳顯棟創作追求心靈中的自然寧靜,含蓄、內斂和詩意與和諧的藝術。他說:「我的作畫通常是從一個來歷不明的偶發性的視覺引子開始,由此展開豐富想像,去探尋最自然協調的形式語言,建構最鮮活新穎的畫面,這過程絕非一蹴而就,而是反覆調整才建構而成,常常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張畫,都是在這種追逐與邂逅的感奮中完成,我對作品的要求極其嚴格乃至苛刻,收不滿意就推倒重來,親手毁掉的畫作不計其數。」這裡的所說的“偶發性”來自於畫家特別的油水分離的創作技法,他先放任顏料的揮灑、渲染與滴流,再有意識的分割、解構畫面,可以說是“大膽放逸而小心收拾”,陳顯棟對美的敏感與要求,讓偶然性與創造性共生,他認為偶發性的視覺開啟了創作的因子,因為美是很抽象的,要用美感經驗去體會了解,創造出屬於自己與大自然對話的抽象語言,如同內化的曙光而令人著迷。
台北的99度藝術中心特別以「無邊界」為主題命名,規劃「陳顯棟詩象畫」南北的繪畫個展巡迴,第一站2022年2月19日-3月27日在台北99度藝術中心/S7美術館展出,而台南則選擇在同年的4月9日-4月30日於東門美術館展覽。預計舉辦兩場藝術座談會,邀請專業的學者參與座談,其能對陳顯棟的繪畫做一個深度的研究與探討。對於這樣一位特別的藝術家,我們且拭目以待並恭喜他展覽成功。